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记大气科学系实行全员全程导师制

编辑 :邵丹蕾    时间 :2019-12-11    访问次数 :949

在浙江大学这艘快速前进的巨大航母上,有那么一块地方,时常触动着我们的心弦。它流淌着求是的血液,跳动着一颗为民的心,深怀凌霄之志,时常仰望星空,关心着地球的未来,那就是我院大气科学系。

认识一位大气学子


再过一个多月,谢和俊同学就要踏上国际航班,飞往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翘楚之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对于一位2016级的本科生,他到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做什么呢?是参观、学习或培训?都不是,他是应邀参加ECMWF关于卫星观测资料同化的学术会议!



图1. 谢和俊同学在平常大气科学本科生学习交流会上分享学习和科研经验

图2.来自ECMWF的邀请函


自大二暑期开始,谢和俊就根据自己的兴趣进入到对数理要求较高的大气物理研究领域毕磊研究员的课题组。在毕老师的指导下,谢和俊独立展开了一个新方向的研究,通过优化大气粒子的光学辐射特性,改进传统的辐射传输算子,同化我国第二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的辐射资料,从而优化我国全球/区域一体化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GRAPES)的预报结果。该研究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问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在大三高强度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谢和俊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开展研究工作,成效初显。谢和俊已经带着部分科研成果参加了今年6月份的第18届电磁和光散射国际学术会议(ELS-XVIII)并进行海报展示,过几天他还将参加光电子与电磁学国际研讨会(PIERS)并进行口头报告。由于开创性工作及其硬核技术科研成果,谢和俊同学收到了来自ECMWF发出的邀请,到全球独树一帜的国际性天气预报研究和业务机构参加学术会议。谢和俊下年将在浙江大学大气科学系深造,开始他的博士研究生求学生涯,在大气辐射领域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图1.谢和俊同学在国家卫星中心进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报告

图2.谢和俊同学参加第18届电磁和光散射国际学术会议的海报


有温度的全员全程导师制


谢和俊的学习经历是浙江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缩影。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大气科学系导师制的落实由点到面,逐步形成当前全员全程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大气科学专业的师生数量都不算多,为了充分发挥师生比优势,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全员全程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2018级和2019级已经全覆盖。采取全员全程导师制,是指入学伊始或确认专业之后即为每一位学生指定一位专业老师为他们指导。导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思想、心理、学业、科研、生活、职业规划、人生困惑等各方面的指导。


图1.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微信群,方便随时交流

图2. 见面会结束后的感想,方便后续工作的改进

图3. 导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和繁忙的本科生同学约会可不容易


为落实全员全程导师制,需切实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做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和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交流微信群,且每个月至少面对面交流一次。个别一时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还可以得到大气科学系、永乐高国际娱乐官网全体教师集体的支持。在一定的时间节点开展全班层面的面对面交流,交流共性的问题,也利于互相帮助和学习。当有国际知名学者访问本系时,在学术报告之后,大气科学系会安排一场学者与本科生的面对面交流会,交流优秀学者的求学经历和科研心。学生普遍认为从与导师以及国际学者的交流中深受启发,这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做好人生发展规划。


2019年第一批进入专业的同学和学院领导及大气系老师的集中交流会


  全程导师制,需要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兼顾学生个体特性和发展需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重点鼓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数理基础。在各位导师的谆谆善诱下,在与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中,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优秀师资及其一流的科研能力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大气科学的广阔天地,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为踏入科研的大门做好准备。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老师进行科研指导,可以不同于刚进入专业时指定的导师,即大气科学系实行的导师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同学们可以参与到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科研活动,譬如2018届沈佳琪同学,大二时进入到天气学的课题组参与国创项目,大三时参加了大气化学的课题组组会和国际交流活动,大四时选择了大气物理课题组开展毕业论文的设计。研究方向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更新为她最终确定研究生攻读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不同领域的交叉创新研究提供了条件。同学们开展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将会有海外导师加入指导,学生科研活动逐步从基础到复杂,从起点到前沿,从国内到国外。因此,全员全程导师制的培养过程,也是激发和促进学生更深入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互相促进,专业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图1. 美国卡内基研究所气候科学家、斯坦福大学ken Caldeira教授

图2. 匈牙利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化学家和生物地球化学家MihályPósfai教授和本科生分享他们的科研心得和人生经历


(一)实现本硕博国际化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研并进的正反馈促进和成长的氛围下,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深造愿望成为一种必然。大气科学专业的国内外深造率近年来持续增高,从2014年的43%提高到2019年的75%(非藏族生)。除此以外,学生的总体学术能力也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明显加强。如通过参加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暑期交流活动,2017级王嵩宁同学已经报名了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的3+X本硕连读项目;2018届学生沈佳琪通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暑期交流项目,申请成为该校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在国际会议上也崭露头角,如2018届本科生顾沁雪参加了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交流,2016级谢和俊同学在2019年参加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其中一次是口头报告,他还应邀参加欧洲数值预报中心有关卫星资料同化的学术会议。从学生培养的路径和质量可以看出,全员全程导师制是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体现出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的本硕博国际化贯通的特色,这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军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服务于西部建设,培养新时代气象人才

从2011年起,大气科学专业每年都招收一定数量的藏族学生,近年来总体平均占比近1/3。这是促进我国西部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民族生的培养目标总体上立足于我国西部建设,通过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实践,培养他们气象预报技术和一定的科研探索能力。虽然在入学时,藏族生总体上在数理和外语课程上基础薄弱,但在授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设置,科研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等的共同支撑下,他们和其他生源一样,顺利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藏族毕业生按照我国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统一部署,到自治区、地市县等地气象局工作,胜任不同岗位的要求。最早毕业的2015届4位藏族生中已有3位获得了自治区区级的研究论文奖或业务技能竞赛奖,并且取得了全区业务竞赛第一第二的好成绩。2015届毕业生索南才吉由于其出色的业务能力,还被推荐为2019年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2016届毕业生格列朗加由于他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已成为自治区气象局人事处的四级主任科员,2017届和2018届的优秀毕业生被借调到上一级主管部门或自治区气象局开展业务和管理工作。可以预见,随着藏族毕业生工作经验的丰富,他们优秀的能力一定会有更多的体现。在浙江大学优质的人才培养平台和大气科学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下,大气科学专业的藏族毕业生拥有了优秀的品质,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气象人才。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虽然很早就已制定,但要全员全程落实还是需要导师们花费时间、精力和耐心。导师们支持、鼓励和指导学生发展,亦师亦友,体现的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类似全员导师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举措在大气科学系还有很多,今后再慢慢道来——把学生的发展时刻放在心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图文:大气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