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理学大师论坛”第十四讲――姚振兴院士学术报告精彩回放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8-10-17    访问次数 :582

20189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振兴先生应浙江大学理学部邀请做客浙江大学“理学大师论坛”,在玉泉校区教六203会议室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成像及其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

file.php?cmd=download&id=56144


姚振兴院士从震源、波传播和地面运动的基本问题出发,系统地解决了为宽频带地震波波形研究进行正演模拟的多项难题。同时还引入了一种求解地球物理非线性问题的全局优化反演方法,该方法已成为求解地球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完成了中国大陆不同构造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发展了利用地震波估计爆炸当量的新方法;提出了完整的近场强地面运动预测的理论地震学方法,并成功地用于秦山核电站和二滩水电站厂的地震危险性估计。

file.php?cmd=download&id=56143

在此次报告中,姚振兴院士为大家展示了关于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成像及其在地震应集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地震烈度的概念,在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宏观调查,可绘制出地震烈度的等震线分布图,以描述地震在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运用有限断层方法和反演技术求解出地震断层的破裂过程,为我们详细地推导了计算和反演公式,并将之运用在汶川地震之中。根据断层几何模型,将理论计算和实际结果进行了拟合,拟合程度高,并为地震发生后的各种现象作出了详细的解释。结果表明,破裂滑动分布显示汶川地震的破裂滑动主要分布在映秀―北川断裂上;滑动性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南部逆冲为主,东北部右旋走滑为主;余震分布宏观上与主震破裂呈负相关;汶川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极不均匀,破裂扩展的“停滞现象”与地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介绍了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震中区附近峰值加速度分布,然后利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给出的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给出地震烈度的理论值分布,便于后续应急救援工作。之后展示了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的实际案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大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成像结果,采用随机方法可计算出震中区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分布,从而给出地震烈度分布是可行的;大地震发生后1小时就可从全球数字地震台网IRIS下载地震波形数据,因此大地震后2小时就可以给出震中区地震烈度分布图,为地震应急救灾工作争取到更多时间;对于中国大陆其它地区还需要开展进一步工作。

file.php?cmd=download&id=56142

  最后,姚院士还和在座的师生展开了更深入的交流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地震的认识,引发了同学们更多的思考。  报告由我院杨文采院士主持,永乐高国际娱乐官网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