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理学论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段民征研究员学术报告精彩回顾
2018年4月24日上午,应永乐高国际娱乐官网毕磊研究员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段民征研究员做客浙江大学“求是理学论坛”,在玉泉校区第六教学楼203报告厅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偏振遥感和辐射传输”的精彩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毕磊研究员主持,永乐高国际娱乐官网师生参加此次学术报告,报告还吸引了光电学院的师生前来聆听。
段民征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1996年和2001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自1993年以来主要围绕大气辐射理论与建模、遥感原理与方法、以及大气探测的新原理和新技术研究。自主开发了基于逐次散射法的全矢量辐射传输模式SOSVRT,该模式被国内外十几家相关单位使用;开发了甚高光谱分辨的辐射传输的快速算法,该方法被GOSAT卫星采用为CO2遥感应用的正演模拟业务算法;提出大气辐射传输的不连续性及其对大气遥感和辐射强迫计算的影响;1997年首次提出利用云下阴影的气溶胶卫星遥感原理,该原理是VIIR卫星DNB夜间气溶胶遥感算法的基础。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紫外临边光谱仪和成像仪的研制和应用研究,2016年9月15日作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主要载荷发射升空,该载荷是我国第一颗具备临边观测功能的空间试验载荷。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德合作项目、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和航空航天相关项目等。
在报告中,段民征研究员首先为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定量遥感的重要性和偏振的基本概念,随后介绍了偏振遥感的历史以及偏振遥感的重要性。偏振是电磁波的重要特征,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溶胶、云、雾等)在反射和散射电磁波的过程中会产生由它们自身性质决定的特征偏振,偏振遥感利用这一特征可以获得遥感目标更多新的、潜在的信息。在反演目标物信息时,偏振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利用O2-A吸收带对氧气浓度进行反演,忽略偏振会带来巨大的误差。偏振在导航、仿生学等技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着,段民征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外的先进的偏振传感器,并介绍了我国偏振载荷的发射计划。气溶胶遥感探测在我国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在自主卫星偏振载荷探测大气气溶胶领域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辐射传输是定量遥感的基础,段民征研究员随后简要地介绍了辐射传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几种不同的辐射传输数值解法,包括蒙特卡洛法、倍加累加法、离散坐标法和逐次散射法等。最后,段民征研究员分享了自己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在使用辐射传输模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令在座师生获益良多。
报告结束后,段民征研究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了偏振在地质学科领域、天气观测方面应用的更多可能性。本次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广大师生对偏振遥感和辐射传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