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求是理学论坛-伦敦大学学院Nicholas Phelps教授学术报告精彩回顾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6-01-04    访问次数 :1229
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上午10点至12点,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CL)巴雷特规划学院的Nicholas Phelps教授于教六211报告厅作了“郊区的续集:美国后郊区化的未来一览(Sequel to suburbia: Glimpses of America’s post-suburban future)”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由王琛副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地理学和地质学专业的同学。美国的郊区城市化始于1920年,当时的中心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城市环境恶劣和社会治安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郊区良好的环境、低廉的土地成本和税收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等因素对人口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拉力。因此,美国社会的中层和上层开始向中心城市周边的郊区迁移,从而开始了历经几十年的郊区城市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伴随着郊区化的进程,美国都市区空间进入了城市近郊衰退、高收入家庭不断向远郊和外围乡村蔓延、老城区和郊区显现出分散结构的现象。国外学者们称之为后郊区时代或郊区衰退时代。Nicholas Phelps教授主要介绍了美国后郊区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Phelps教授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中美两国对“郊区”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接下来,他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均汽油消耗量的图片,图中显示的是城市人口密度较高的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人均汽油消耗量较低,而城市人口密度较低的美国各城市的人均汽油消耗量则居高不下,从能源的角度质疑了美国的后郊区化现象,因为后郊区化导致的城市商业外迁也逐步导致了城市其他服务业的向外分散,让人们习惯于驱车出行,减少了公共交通乘客,这种马赛克的分布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浪费了资源和能源。Nicholas Phelps教授认为,这种蔓延、蛙跳式的城市化发展方式有其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城市发展理论,如“TOD模式”、“精明增长”以及“新城市主义”等也对这种郊区扩张的模式提出了批判。最后,Phelps教授以Tysons Corner地区为例,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采用搭建多层住宅、铺设人行步道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倡导公共出行,节约资源和能源。我院学生也就郊区城市化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疑问并得到了专业的解答。整场报告气氛热烈、互动性强、最后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Nicholas Phelps教授于1987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地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纽卡斯尔大学地理系博士学位,现为伦敦大学学院巴雷特规划学院教授、伦敦大学学院城市研究实验室主任、悉尼大学全球参与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国际SSCI杂志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编委。迄今为止,他发表了70多篇高质量学术期刊文章,编写过近十部学术专著,h指数高达22(海外人文地理领域学者的平均h指数为10),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10年,他被评为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地理学者前50名(第39名),与此同时,还被国际ESI指数列为最顶尖百分之一学者。
 
撰稿人:周洲
摄影:张天舒
 


图1 Phelps教授耐心讲解

图2 老师和同学们认真聆听

图3
提问环节积极踊跃